欢迎来到五六懂法网!

五六懂法网

你想看法律的都在这里
五六懂法网
当前位置:

相约自杀中为自保致对方死亡如何定性

来源:故意杀人罪作者:admin 时间:2020-06-15 20:55:02浏览112次

李某与离婚女子高某长期非法同居。2002年12月12日,李某与高某因小事发生纠纷。当他们冲动时,他们同意一起在河里自杀。当天中午12点左右,李和高不顾邻居们的劝阻,手挽着手跳进村前的河里。入水后,不会游泳的高某紧紧地抱着李某,两人顺着河向河中央漂去。做还是死?李某突然食言,不想自杀。为了摆脱高的牵连,李几次推高的身体,把高的头推到水里,一直浮在水面上,造成高当场淹死。李某被救出,幸存的人被赶到现场。

这个案子的性质是什么?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 **种意见认为李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原因是李某和高某的行为是一起自杀阴谋。

在一起自杀的过程中,他们没有强迫或欺骗因素,不具备故意杀人的特征。因此,他们不能被视为故意杀人,犯罪人不应被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种意见认为,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原因是李某落水后,他忏悔并多次将高某压入水中保护自己,致使高某溺水而亡。李某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导致被害人死亡,但他故意实施这种行为,应追究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

作者同意第二种意见。主要原因是所谓的自杀协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相互同意自愿自杀的行为。

推荐阅读:怎么提供故意杀人罪证据,故意杀人罪证据有哪些

在我国刑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普遍认为对于共同自杀行为,在自杀过程中不存在强迫或欺骗,不具备故意杀人的特征,因此不能认定为故意杀人,犯罪人不应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其中一些人自杀而死,另一些人没有自杀或没有自杀,就不能一概而论,而应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来说,双方同意的自杀案件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双方同意的自杀案件中,一方先委托杀死另一方,然后自杀而未自杀的,以故意杀人罪处罚,但可以从轻处罚。这种案件本质上符合委托谋杀的性质。虽然我国刑法对要求杀人行为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根据刑法学界的一般理论,该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性质,应定性为故意杀人罪。因为主观提升的人类有知识和意图通过他们自己的行为直接剥夺对方的生命;客观上,他直接剥夺了对方的生命。由于其社会危害性较小,处罚应当从轻,一般可以在故意杀人的“较轻”级别处理。

(二)一方教唆另一方自杀,同时表示共同自杀的,共同自杀时,被教唆人自杀,教唆人未自杀的,教唆人以教唆自杀论处,以故意杀人罪定罪。然而,这种情况不同于一个人只唆使他人自杀而自己不自杀的情况。如果一方为另一方提供了自杀的条件,而另一方利用这些条件自杀,而提供条件的一方未能自杀,则提供条件的一方应被视为帮助自杀,这可能比帮助自杀的一般处罚更轻,一般情况下不追究刑事责任是适当的。

(3)双方同意分别自杀。一方死亡,另一方自杀。对方没有自杀。没有自杀的另一方不承担刑事责任,也不构成故意杀人罪。当然,如果不履约方唆使或帮助已故方自杀,这是不公平的

首先,李某主观上有杀人的意图。面对这一案件,李某经历了从求死到求生存,甚至不惜牺牲高某来保护自己的思想转变。不可否认,李和高是一时冲动,一起投河自尽的,也是共同投河自尽的。

但在生死关头,李某退缩了,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因此,当不会游泳的高某与李某发生关系时,李某选择牺牲高某来保全自己。正是出于这种舍人救人的动机,李某推高某,将高某的头推进水中。

其次,李某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李和高,谁一起自杀,跳进河里手牵手,高,谁不会游泳,本能地抓住李。这时,李某已经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不顾一切地去救自己的命。李某很清楚,不试图摆脱高某的牵连,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也是他的行为从自杀走向故意杀人的关键。为了救自己,李几次推高的身体,把高的头伸进水里,用自己的力气在水面上漂浮,**后把高淹死了。客观地说,没有李某的推来推去,高某的生存几率并不是很高。然而,李某的上述行为直接加速并**终导致了高某的死亡,这也为李某赢得了及时获救的时间。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新标签

NEWS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