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五六懂法网!

五六懂法网

你想看法律的都在这里
五六懂法网
当前位置:

申请取保候审要满足哪些条件?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什么?

来源:取保候审 时间:2020-05-22 18:27:21浏览647次

在实践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在被办案机关带走时,**迫切的愿望之一就是尽一切可能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审判前获得担保人。然而,并非刑事案件的所有当事方都能够在审判前成功获得担保人。**高人民法院对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有何看法?

取保候审流程图

如何把握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

在正常情况下,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被告可以保释候审。

(一)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取保候审不会造成社会危害的;

(三)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正在怀孕、哺乳的妇女。

此外,根据《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刑诉法解释》第80条第(2)款,“如果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对被逮捕的被告人结案,可以变更强制措施”,并且取保候审也可以适用于他。

编者按:现行《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

(一)可能被判处管制、刑事拘留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编者按:但原则上,有期徒刑不得超过3年),取保候审不会造成社会危害;(三)患有严重疾病、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的妇女,取保候审的,不存在社会危险;(四)拘留期满,案件尚未审结,需要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不能申请取保候审的情形有哪些

为依法保障刑事诉讼,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减少羁押,建立取保候审制度。因此,不被拘留的前提是被取保候审人员的社会危险性不大,申请取保候审不会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活动的正常进行。如果不满足这一条件,取保候审就不能适用。

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和**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也对取保候审不适用的情况作出了相关规定。在理解和执行《取保候审规定》的司法解释时,应根据犯罪性质、危害程度、可能受到的处罚以及被告人的个人情况(如是否有犯罪记录、家庭情况、群体反应等)进行具体分析。)。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被告不适合取保候审:

(一)累犯或者有犯罪记录的;

(二)在取保候审期间逃避侦查、起诉或者审判的;(3)可能侵犯受害人、证人、检察官及其亲属的人身和财产;(四)异地作案的;(五)地址和身份不明的;(6)可能逃跑、自杀或继续犯罪。

三、申请取保候审也可以采用担保人和存款两种方式

《刑事诉讼法》第53条(编者按:现行《刑事诉讼法》第68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取保候审的,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据此,有两种方式保证保释候审:

1.保证人担保是指司法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担保人保证,被保释的人在保释期间不会离开他居住的县或市,并将在提审时及时到达案件,不会受到任何阻碍

保证人必须是有固定住所和收入、与案件无关、能够履行保证义务、享有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不受限制的人。保证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应监督保证人遵守《刑诉法解释》第56条(编者按:现行《刑诉法解释》第71条)的规定,如发现保证人可能或已经违反本条规定,应及时向行政机关报告。担保人未及时报告的,对担保人处以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根据案件事实,如果已经构成犯罪的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逃跑,保证人与被告人串通帮助被告人逃跑,并且拒绝向知道其藏身之处的司法机关提供的,按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追究保证人的刑事责任;获得取保候审的被告人同时也是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的,保证人还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以原告人在其保证前在附带民事诉讼中提起的诉讼请求为限。

2.保证金担保是指司法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以保证其不被允许离开其居住的县、市,不被传唤时及时到达案件现场,不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金额为1000元,无上限,以人民币支付。人民法院在申请保证担保时,应当遵循取保候审不回避、不妨碍审判活动的原则,并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被告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和情节、可能受到的处罚的轻重以及被告的情况。

经济情况,确定存款金额。

《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获得取保候审时是否可以同时获得保证担保和保证担保(编者按:现行《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16条已经明确)。保证人担保和定金担保是取保候审时两种不同的担保方式。司法机关在申请时,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考虑哪种方式更便于取保候审者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应用这两种方法时,适用的对象和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取保候审的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采用保证方式足以促使其履行法律义务。因此,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2条(编者按:《刑诉法解释》现行第116条),如果同一被告决定取保候审,两种担保方式不能同时使用,即取保候审不能要求保证人同时提供保证人和保证金。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新标签

NEWS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