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五六懂法网!

五六懂法网

你想看法律的都在这里
五六懂法网
当前位置:

民事起诉从立案到开庭要多长时间?民事起诉法院立案后多久开庭

来源:法律热点作者:余飞兰 时间:2022-04-09 15:59:34浏览81次

民事经济纠纷从立案到开庭结案,一般得多长时间

要回答你的问题,首先得纠正一点,审限是从立案到结案的期间,你所表述的开庭结案并不准确,案件一般不会当庭宣判,所以开庭并不代表结案。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案件应在立案后六个月内审结,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在立案后三个月内审结。

因为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一般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所以不存在延长计算审限的情况,所以下面我们就重点分析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的案件的审限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审普通程序案件的审限计算

你的案件从2019年8月1日立案,审限从立案之日起开始计算。如果正常情况案件顺利开展,案件应在2020年2月1日前审结。

但是审理过程中有多种情况是可以延长审限的:

一、如果被告下落不明,要通过公告的形式送达起诉状及法院文书,公告期间是60天,从公告之日起开始计算,这个时间是不计入审限的;等判决下来还要公告送达判决书,也是从公告之日起计算60天,同时要留出15天的上诉期间。不算其他情况,这类案件的审限至少要10个月。

二、如果诉讼过程中涉及的案件事实需要鉴定,那么鉴定期间也不计入审限的,鉴定一般应在收到鉴定申请15日内出鉴定结果,但复杂的最长可以延长到60日,如果在鉴定过程中需要申请人补充材料,这个时间也不计算鉴定期间的,所以此计算,涉及到鉴定的情况,审限最少要8个月。

三、如果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那么从其提出管辖权异议到二审法院就管辖权作出终审裁定前的期间也是不计算审限的,从一审提出到二审作出终审裁定最多在两个月左右,所以涉及到管辖权异议的案件,审限至少要8个月。

四、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限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上级人民法院同意,还可以延长审限。

综上所述,如果你的案件同时涉及上述四种情况,那么从立案到审结至少需要20个月以上,也就是接近两年。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诉讼难,

其实难的不止是收集证据,执行判决,耗费的时间也是很难度过的

。如果一个民事案件不能在正常的审限内审结,一个人要花费接近两年的时间才能拿到判决,接下来还要二审,二审后还要申请强制执行,这些时间积累在一起,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起诉后好多年拿不到钱,实现不了诉求。

诉讼耗力费时,执行存在未知,但愿天下无诉,世人少些劳累!

民事诉讼案件从去法院立案到开庭需要多少步

第一步,起草民事起诉状、整理证据材料、送达地址确认书。

第二步,将上述材料扫描后,登录法院网上立案系统提交诉讼材料。

第三步,等待法院系统审核,审核通过后会有短信通知,如果不通过按照通知内容进行补正、修改。

第四步,审核通过后,不是立上案了,而是现进入诉前调解阶段。

第五步,法院的调解员会现电话联系被告,如果能够联系上被告、还能够调解的话,法院可以出司法确认书或调解书。拿到文书后就顺利结案了。

第六步,如果无法调解或根本联系不上被告,法院会自动转立案,并通知你交诉讼费,

缴费成功后,才完成正式立案。

第七步,案件分法官之后等法官安排送达和确认开庭时间;如果联系不上被告需要公告送达75天。

第八步,按照法院传票时间开庭,开完庭后回家等法院判决结果就行了。

法院立案后多久开庭

开庭是案件立案后的正式审理程序中的一个环节,不同诉讼类型中的立案条件不同、开庭时间不同、审理期限也不同。立案后多久开庭,三大诉讼法目前均未明确规定,由法院依照具体案件情况具体规定。但为了避免案件久拖不判的情况,法院开庭时间受案件审理期限的限制,开庭时间应在法律规定的审理期限内,并为案件审理预留充足的时间。

一、立案应当先行满足立案条件

(一)民事诉讼的立案条件

法院立案,是指法院受理案件。

《民事诉讼法》第123条规定,对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所谓起诉条件指:(1)原告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法院受理范围和受诉法院管辖。

(二)行政诉讼的立案条件

在行政诉讼中,法院在受理案件之前,公民、法人或其他单位既可以先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提起诉讼,但对于法律规定应当先申请复议的,不能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只有对复议决定不服的,才能再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30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

依据《行政诉讼法》第51条,对符合起诉条件的,能当场立案的,则应当登记立案;当场不能确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在接收起诉状后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7日内仍不能作出判断的,应当先予立案。

所谓起诉条件,依据《行政诉讼法》第49条:(1)原告为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属于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法院管辖。

(三)刑事诉讼的立案条件

对于任何单位、个人因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而对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进行的报案和举报,上述机关均应当接受,但接受并不意味着“立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12条,在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才应当立案;而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则不予立案。

二、立案后的开庭时间受审理期限的限制

目前三大诉讼法对于立案后开庭的时间均未明确规定,也即开庭时间依据具体案件的情况具体确定,但因不同诉讼、不同阶段的诉讼进程均受到案件审理期限的限制,这意味着开庭时间的早晚,要受案件具体情况的影响,也受法律规定的审理期限的限制。

(一)民事诉讼的审理期限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49条,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法院批准。

(二)行政诉讼的审理期限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81条,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三)刑事诉讼的审理期限

刑事诉讼立案后至审判终结,如果是公诉案件,其间还要经过公安机关侦查、检察院审查起诉。如果是自诉案件,则没有侦查和审查起诉环节,由法院直接立案,法院在审理自诉案件时,如果被告人被羁押的,同公诉案件的审理期限;如果未被羁押的,应当在受理后6个月以内宣判。

其中,对于侦查阶段的时间,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56条,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2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1个月。

根据第158条,对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经批准可以延长2个月。根据第159条,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经批准可以再延长2个月。简单来说,越是案件复杂、犯罪嫌疑人越多、犯罪嫌疑人被判刑越重,案件侦查期限越长。且在犯罪嫌疑人被逮捕之前,犯罪嫌疑人还有拘留期限以及审查批准逮捕的环节。

而在审查起诉阶段,根据第172条,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以内作出决定,而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15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10日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1年的,可以延长至15日。

符合起诉条件的,检察机关向法院提起诉讼,而不符合的,则做出不起诉决定,不进入法院开庭审理的诉讼程序。

法院接到检察院起诉后,根据第208条,当在受理后2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3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第158条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3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另外,以上所述审理期限仅限于“立案之日起至裁判宣告、调解书送达之日止“,也即如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的公告期间、鉴定期间、调解期间、中止诉讼期间、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异议以及处理人民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期间不应计算在内,在刑事诉讼中改变管辖、补充侦查时间、鉴定期间、中止诉讼期间等也不记入审理期限。

总结而言,在三大诉讼法中,刑事诉讼的立案至开庭,其间经历的期限远长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这与不同类型案件的具体情况密切有关,需要给予司法机关足够的时间查清事实、明确法律争议。而为了避免案件久拖不决的情况,审理期限、其他诉讼阶段期限的规定,能够推动案件的审理,加快案件的诉讼进程。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新标签

NEWS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