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五六懂法网!

五六懂法网

你想看法律的都在这里
五六懂法网

开车撞死人逃逸怎么判,酒后驾车撞死人逃逸怎么判刑

来源:交通事故赔偿标准作者:admin 时间:2021-04-10 15:12:03浏览85次

一、开车撞死人并逃逸的怎么判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规定,交通肇事罪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事故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后逃逸属于加重犯,刑法规定从重处罚。应该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中提到“行为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将受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使受害人得不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法定最高刑为

二、交通肇事逃逸罪怎么认定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是一种主客观行为,即行为人既要有逃逸的客观外在行为,又要有逃逸的故意,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而逃逸,以逃避法律追究,可见逃逸行为的心态只能是故意。如果只具有离开现场的外在特征,没有主观的逃跑意图,在这里就不能认为是“逃跑”。因此,有必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把握交通事故后的逃逸行为。

1、认定逃逸存在一个前提条件,即行为人对肇事事故应是明知的。

如果行为人在不知道事故的情况下继续驾驶,主观上是无害的。这种情况下,演员只是正常驾驶。所谓的“逃避”是无法成立的。行为人因逃逸被处罚的,追究其刑事责任是典型的客观归责,无论从刑事立法的基本原则,还是从司法公正的角度,都不适合。当然,这里的“知道”并不要求肇事者对所有细节都有具体的了解。只要他们坚持主客观统一的原则,知道造成事故的概率和可能性就符合要求。

2、逃避抢救义务以及其后逃避责任追究。

正常情况下,逃逸人不履行救助义务和逃避责任的动机是一致的,但在一定情况下,也可能存在不逃避救助义务但尽力逃避造成事故的责任或不履行救助义务但不逃避责任的情况。比如前一种情况,受害者被开车重伤后被尽快送往医院,但随后就离开了。只要你有逃避救助义务和逃避责任两种动机中的任何一种,你就应该认为你已经逃避了。

三、6种情况不构成肇事逃逸

除了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逃逸外,交通管理部门还规定了哪些行为不构成逃逸:

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没有争议后,离开现场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为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交通事故当事人在标明车辆和受伤人员位置后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

3.交通肇事方将伤者送往医院后,因提高伤者的医疗费用需要临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其家属同意,留下真实信息,在约定时间内返回;

4.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离开现场需要到医院治疗,未及时报案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表明不知道或者找不到事故现场的;

6.有证据表明,交通肇事方因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

以上是关于开车撞死逃逸人员如何量刑的相关法律内容,由寻法网边肖收集整理。驾车杀人驾车逃逸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事故,也是对生命的漠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施以不同的刑罚。以上已详细介绍。如果您有更多相关的法律问题,请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新标签

NEWS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