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五六懂法网!

五六懂法网

你想看法律的都在这里
五六懂法网
当前位置:

故意伤害案件处理程序,故意伤害案例

来源:故意伤害罪作者:admin 时间:2021-05-04 15:12:02浏览56次

故意伤害案件缓刑适用标准如何把握

我国刑法规定,刑事审判的目的是惩办犯罪,保护人民,首要任务是打击一切以国家名义实施刑罚的犯罪行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国家赋予刑事审判以生杀予先的权力,从而使刑事审判在保障人民权利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故意伤害是指故意伤害他人健康。本罪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权利,所谓身体权利,是指以保持四肢、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为内容的自然人的人格权。人的生命权是最有价值的。没有生命,就没有人权。司法实践中对他人身体的损害可以表现为积极行为或消极不作为。因此,要从行为人的主客观表现、此类行为的后果以及在社会上造成的危害程度等方面客观全面地认识和判断。只有通过一系列法律程序,才能查明这些犯罪的根源和动机,使被告人因其所犯罪行受到惩罚,罪与罚相适应。从故意伤害罪的形态可以看出,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的,但他事先并不一定清楚自己的行为可能对被害人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无论造成何种程度的结果,都在他的主观罪过范围之内,所以一般可以根据实际伤害结果来确定是故意轻伤还是重伤。故意轻伤罪仍然存在犯罪未遂的问题,但是重伤的故意非常明显。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遂者,即使没有造成实际伤害,也应按故意重伤(未遂)罪定罪量刑。

通过对故意伤害罪的概念和主客观表现的理解,不难发现,行为人在实施故意伤害罪行为过程中的手段和后果以及所反映的犯罪恶性大小,是行为人能否受到惩罚教育、悔过自新、减少社会危害性的关键。本文就如何理解行为人犯罪的恶性深度,如何通过刑罚缓刑制度把握缓刑的适用,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通过实施这种行为的主观和客观因素,来确定它是人民内部矛盾还是敌我矛盾。对于那些有明确伤害目的,造成他人残疾,或者以暴力手段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犯罪分子,一定要坚决打击,不能手软。对于那些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同事朋友之间的交往、或者在公共场所发生的争吵而引发的案件,应当区别对待,结合被告人的犯罪意图、犯罪原因、社会危害性的大小或者是否已经造成社会危害性、对被害人造成的伤害程度、被害人及其亲属在事件发生后所遭受的经济损失的赔偿、被告人的悔过表现,进行认真分析,然后综合分析决定是否适用缓刑。

(2)需要结合被告的局部改造是否会再次危害社会,是否通过经济补偿获得了被害人的理解,减少了社会矛盾,解决了被害人遭受痛苦后无法获得补偿的因素;被告人是否意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已经对他人造成了伤害,将来也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和危害社会,能否判断缓刑能否达到教育被害人的目的,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三)对那些因邻里纠纷、人与人接触造成的轻伤,只要符合缓刑条件,就要依法大胆缓刑。这样做既体现了对行为人的从轻处罚,也体现了法律的和谐与人性化;它不仅解决了矛盾,而且稳定了社会,没有造成被告人和被害人之间的长期敌对,使矛盾越来越深,减少了浅层意识的社会危害,从而更好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新标签

NEWS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