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五六懂法网!

五六懂法网

你想看法律的都在这里
五六懂法网
当前位置:

网络诽谤罪怎么判刑,网络造谣诽谤罪

来源:诽谤罪作者:芮昌勋 时间:2021-06-18 20:25:43浏览153次

互联网可以娱乐人,但也很容易毁灭人。网络暴力近年来屡见不鲜,很多人因为受不了网络的污蔑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所以接下来,五六懂法网将带来http://的知识。请阅读并理解五六懂法网边肖带来的文章。

一、网络诽谤罪认定标准

司法解释还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诽谤罪的入罪标准,即“情节严重”的认定。今天公布的司法解释明确指出,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1.同一条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超过5000次,或转发超过500次;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3.两年内因诽谤受到行政处罚,诽谤他人的;

4.其他严重情节。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开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司法解释为利用信息网络进行诽谤犯罪的标准设定了严格的“门槛”。如果行为人犯有诽谤罪,但不符合《解释》规定的“情节严重”的,不能认定为诽谤罪。

二、网络诽谤罪的共同犯罪

任何知道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行为的人。并为他们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以共同犯罪论处。“行为人知道他人利用信息网络进行诽谤、寻衅滋事等犯罪活动,并为他人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与其他人共同完成相关犯罪活动的,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调查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必须以知道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为前提。如果不知道他人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相关犯罪活动,即使客观上有所帮助,也不构成犯罪。

利用信息网络进行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活动,也可能构成其他犯罪。如刑法第221条规定的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第278条规定的煽动暴力、抗拒执法罪,第291-1条规定的捏造、故意散布虚假恐怖信息罪等。《解释》第九条规定,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的,应当按照从重处罚的规定定罪处罚。

三、网络诽谤罪的确立意义

第一,依法打击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相关犯罪

通过界定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诽谤等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为司法解释依法打击此类犯罪提供了更明确的依据。有利于统一司法标准,规范司法行为。

第二,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敲诈等侵犯公民名誉权和财产权的犯罪行为,司法机关依法惩处,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解释》也为群众打击此类犯罪提供了法律武器。

第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利用信息网络寻衅滋事等犯罪,特别是编造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传播,制造事端,有时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严重的社会秩序混乱。司法机关依法惩治此类犯罪,有利于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保障公民表达权和监督权

任何国家的法律都不会允许“言论自由”诽谤他人。通过明确信息网络言论的法律边界,公民可以依法充分行使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和监督权。

第五,促进信息网络健康发展

有助于规范网络秩序

根据我国法律,利用互联网编造不必要的事实并广泛传播的人,以及因网络诽谤给他人造成严重损害的人,可以界定为网络诽谤。以上是网络诽谤罪认定标准的相关知识。这些都是五六懂法网边肖带来的知识。如果您需要咨询其他问题,请咨询五六懂法网

互联网可以娱乐人,但也很容易毁灭人。网络暴力近年来屡见不鲜,很多人因为受不了网络的污蔑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所以接下来,五六懂法网将带来http://的知识。请阅读并理解五六懂法网边肖带来的文章。

一、网络诽谤罪认定标准

司法解释还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诽谤罪的入罪标准,即“情节严重”的认定。今天公布的司法解释明确指出,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1.同一条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超过5000次,或转发超过500次;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3.两年内因诽谤受到行政处罚,诽谤他人的;

4.其他严重情节。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开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司法解释为利用信息网络进行诽谤犯罪的标准设定了严格的“门槛”。如果行为人犯有诽谤罪,但不符合《解释》规定的“情节严重”的,不能认定为诽谤罪。

二、网络诽谤罪的共同犯罪

任何知道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行为的人。并为他们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以共同犯罪论处。“行为人知道他人利用信息网络进行诽谤、寻衅滋事等犯罪活动,并为他人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与其他人共同完成相关犯罪活动的,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调查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必须以知道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为前提。如果不知道他人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相关犯罪活动,即使客观上有所帮助,也不构成犯罪。

利用信息网络进行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活动,也可能构成其他犯罪。如刑法第221条规定的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第278条规定的煽动暴力、抗拒执法罪,第291-1条规定的捏造、故意散布虚假恐怖信息罪等。《解释》第九条规定,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的,应当按照从重处罚的规定定罪处罚。

三、网络诽谤罪的确立意义

第一,依法打击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相关犯罪

通过界定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诽谤等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为司法解释依法打击此类犯罪提供了更明确的依据。有利于统一司法标准,规范司法行为。

第二,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敲诈等侵犯公民名誉权和财产权的犯罪行为,司法机关依法惩处,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解释》也为群众打击此类犯罪提供了法律武器。

第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利用信息网络寻衅滋事等犯罪,特别是编造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传播,制造事端,有时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严重的社会秩序混乱。司法机关依法惩治此类犯罪,有利于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保障公民表达权和监督权

任何国家的法律都不会允许“言论自由”诽谤他人。通过明确信息网络言论的法律边界,公民可以依法充分行使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和监督权。

第五,促进信息网络健康发展

有助于规范网络秩序

根据我国法律,利用互联网编造不必要的事实并广泛传播的人,以及因网络诽谤给他人造成严重损害的人,可以界定为网络诽谤。以上是网络诽谤罪认定标准的相关知识。这些都是五六懂法网边肖带来的知识。如果您需要咨询其他问题,请咨询五六懂法网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新标签

NEWS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