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五六懂法网!

五六懂法网

你想看法律的都在这里
五六懂法网
当前位置:

犯罪综合动因模型,受贿犯罪的心理动因及预防对策分析

来源:受贿罪作者:admin 时间:2020-06-29 16:38:57浏览148次

张宁

从刑法的角度看,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贿或者收受他人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不正当行为。本文从个人行为都是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观点出发,分析了受贿者实施受贿罪的心理动机,认为受贿罪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受贿罪被发现和侦查的可能性低、受贿罪的实际成本低、受贿罪的可能收入高。最后,从这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行贿者的心理动机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所有人类行为都是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说,选择在实际支付更少甚至零成本的前提下获得最大利益。这种观点虽然没有过多考虑个人的思想道德,具有强烈的“人性恶”的含义,但却排除了个人感性因素的干扰,从而对受贿罪进行了更为理性的分析。

在受贿罪中,受贿者也选择受贿以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在接受贿赂之前,他必须考虑是否有可能被发现,发现后是否会被调查处理,如果被调查处理会有什么损失,以及他可以从接受贿赂中获得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发现贿赂、调查和惩罚的可能性、贿赂的成本和贿赂的收入。实际上,受贿者选择犯罪的原因实际上是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仔细权衡的结果。

(1)发现和调查贿赂的可能性很低

贿赂犯罪是一种隐蔽性很强的犯罪,一般没有其他证人,不易被发现。即使司法当局发现并调查此案,受贿者也没有机会减轻或逃脱法律的惩罚。中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三百八十六条规定:“个人收受五千元以上不满一万元的贿赂,犯罪后悔改,积极返还赃物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并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虽然这有助于受贿者主动坦白自己的罪行,收回赃物,但也客观上为一些受贿者通过网络以行政处罚代替法律制裁创造了条件。此外,刑法对受贿罪的量刑幅度相对较大,这给了法官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也为受贿者减轻处罚提供了条件。

(二)贿赂的实际成本不高

所谓的贿赂成本是指个人为贿赂付出的代价。除了对贿赂的直接投资,它还包括法律处置成本(法律成本)、经济处罚成本(经济成本)、道德或声誉损失(精神成本)、未来收入损失(养老金、住房和医疗保险等)。),以及因贿赂而产生的道德成本。理论上,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犯了贿赂罪,他将承担可能被发现的心理负担。此外,如果发现贿赂,他将失去他的声誉,并受到党纪政纪的惩罚。如果受贿金额达到一定数额(中国刑法规定超过5000元),他将面临法律制裁,这不仅意味着个人政治生活的结束,家庭财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他将在监狱度过余生。但是,上述贿赂成本只是一种理论成本,受贿者的实际支付可能不一定如此之大:首先,就法律成本而言,如上所述,受贿者可以通过网络关系减轻甚至逃避法律的惩罚;其次,经济处罚不一定非常有效。许多受贿者经常在犯罪前向亲友隐瞒他们的贿赂。犯罪发生后,他们经常抱着“牺牲自己让全家开心”的想法,拒绝归还赃物。一些受贿者甚至将受贿所得转移到海外,利用瑞士和其他国家的银行保密法作为护身符,使得调查人员无法追踪他们。就像福建“原华”案中的赖昌星一样,他在犯罪前很久就将所有财产转移到加拿大,然后逃跑,这使得调查人员不得不通过外交途径请求加拿大警方协助。此外,由于个人观点不同,声誉成本的影响因人而异。对于一些“流氓”人物来说,成名的代价对他来说几乎是零压力。因此,犯罪的实际成本并不像理论上所说的那么高。犯罪嫌疑人冒着受贿的危险,这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3)高额贿赂收入

贿赂所得是指通过贿赂获得的各种所得。它不仅包括经济利益,还包括非经济的精神利益。毫无疑问,贿赂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受贿者能从贿赂中获得巨大的精神利益吗?我想这是肯定的。通常一些受贿者有一种不平衡的心态,总是认为他们的努力与他们的收入不相符。在这种心理的控制下,每一次贿赂都会让他们满足于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收获。此外,目前学术界广泛讨论的“性贿赂”问题也显示出巨大的精神利益。在“性贿赂”中,受贿者冒着被发现的风险却没有任何经济利益似乎是不合理的。然而,当他们接受受贿者提供的“性贿赂”时,他们巨大的精神满足感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好处。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热门关注

popular

最新标签

NEWS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