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五六懂法网!

五六懂法网

你想看法律的都在这里
五六懂法网
当前位置: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流程,公司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

来源:公司收购作者:刘谷玉 时间:2021-05-18 10:43:26浏览99次

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环节,M&A一直是证券市场的热点。在西方成熟市场,已经发生了五次并购,其中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刚刚结束。在中国,从“保研事件”开始,并购经历了萌芽、数量化发展和理性化发展三个阶段。目前,上市公司并购方兴未艾。然而,人们对上市公司并购的价值效应的认识存在很大差异。在本文中,M&A的价值效应在成熟市场中是不确定的,这并不奇怪,因为成熟市场是有效的,价格信号基本上可以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至于M&A和重组在中国证券市场的价值效应,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推测:一方面,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经济效率还有很大提高空间,股权和产业结构有待改善,收购方可以很容易找到潜在的行业和被低估的上市公司,通过M&A和重组进行整合,提高上市公司的价值;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性问题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导致了许多问题。因此,公司并购能否创造价值值得怀疑。为了回答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能否创造价值,有必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实证和理论研究。本文试图通过这样的研究来寻找M&A效应和我国上市公司重组的经验证据,从而为监管的价值取向提供一些参考。

研究样本的选择

上市公司并购非常广泛,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行业内经常讨论的M&A,包括通过调整上市公司的股权、资产和负债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股权结构和资产状况的行为。本文将并购分为股权收购、资产重组和吸收合并三类。本文根据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权威数据,收集整理了1993年至200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涵盖了“1993年宝颜事件”以来中国证券市场并购的全部历史。共1216个样本。其中,股权收购和资产重组中的上市公司是目标公司,而在22起并购案例中,上市公司是收购公司,即上市公司吸收合并非上市公司。

在上述三种事件样本中,吸收合并样本是本次研究中收购公司的有限而珍贵的样本,值得详细介绍。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吸收合并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仅限于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吸收合并。截至本次研究开始,中国证监会已受理20宗并购申请,批准13宗。批准的13宗并购申请涉及6个省份的上市公司,涉及上市公司股份6.6166亿股,转股后形成3年后上市的流通股18078.5万股。上市公司申请并购的并购动机都是行政驱动的。

研究方法和结果

一、事件研究法的结果

在国际学术界,事件研究法已经成为研究M&A绩效的主流方法。在中国,应用事件研究方法尤为重要。根据并购的相关法律法规,重组方案必须在财务上有所改善后才能获得批准。因此,上市公司很可能进行财务报表重组,即报表上的财务业绩有所改善,但资产质量没有改善,因此显然很难在这样的重组中创造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使用会计研究方法,可能会得出与事实相反的结论,事件研究法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因为股价具有前瞻性,如果市场意识到某次重组只是财务报表重组,股价不会上涨。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实证结果表明

仅仅使用超额收益率的分析是不够的,因为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时,要考虑二级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对股价走势的显著影响。并购发生时,投资者可能会认为股价会被操纵上涨。因此,无论上市公司的业绩是否因并购而有所改善,都会采取跟庄的策略。即使业绩没有提高,二级市场也可能出现显著的超额收益。因此,本文将以会计研究方法为补充,对上市公司M&A交易前后三年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基于会计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

1.目标公司业绩(股权收购和资产重组事件)有明显改善,但业绩改善缺乏持续性

合并重组前,公司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均大幅下降。并购重组前第三年至并购重组前第一年,平均每股收益由0.2038下降至0.1098,两年内下降36.11%;平均股本回报率(ROE)从2.65%降至-12.23%。主营业务利润率从23.19%下降到18.23%。并购重组当年和第二年,每股平均收益分别增长29.96%和29.99%;净资产收益率分别增长106.86%和752.46%;主营业务利润率分别增长29.38%和5.69%。

不足之处在于性能提升缺乏持续性。在并购重组的第一年和第二年,三项财务指标均有所上升;但从并购重组后的第二年开始,业绩增长并不明显。虽然主营业务利润率仍略有上升,但平均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均有所下降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新标签

NEWS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