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五六懂法网!

五六懂法网

你想看法律的都在这里
五六懂法网
当前位置:

农村土地改革的创新?农村土地改革发展历程

来源:农村土地作者:隗琼怡 时间:2021-08-31 03:15:59浏览139次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作为中国经济的下一个动力源,近年来备受关注。而且农村还有很多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东西,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改革势在必行。

针对农村制度中**受关注的土地问题,决策层近日发布《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被视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农村土地改革创新,三权分立制度为农民提供了保障。

“三权分立”的内涵是将原有的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从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两权制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立制。**大的突破是放开土地经营权,保护农民相应权益,盘活土地资源市场。

事实上,在《意见》发布之前,很多农村地区都出现过类似的“三权分立”的运行模式。但这种模式也面临困难,比如中央政府每年对“三农”投入大量补贴,分配给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民,而不是真正有土地经营权的农民,这不符合补贴政策的初衷。此外,还会出现“新房东”。按照制度设计,部分已经转让土地经营权的农民,虽然已经在城镇落户,但仍然享有承包权,而转让土地的农民需要定期向这些“地主”支付租金或其他福利。

换句话说,虽然“三权分立”为土地经营者提供了保障,但仍然存在很多遗留问题,未能达到“谁种地谁拥有土地”的初衷。因此,可以断言,如果我们停留在目前的土地制度框架下,土地制度改革将永远不会结束。

回顾历史,目前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的产物,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的。这些政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作用。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迅速解决了农村的温饱问题。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巨大变革,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城乡进一步协调,现有农村土地制度和框架的前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以影响**大的城市化建设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56.10%,而1980年初还不到20%。此外,数亿农村人口生活在城市。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和涌入城市“谋生”改变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而且由于粮食收购价格远远落后于价格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土地对农民收入的贡献越来越小,许多人甚至停止了将土地作为创收的方式。

土地不再是大多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这意味着农民再也不能依靠土地就业和养老。在目前的体制框架下,农村劳动力没有工作,不计入失业统计,养老金每月只补贴几十元,这对同样为中国经济腾飞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民是不公平的,也成为农村土地改革的主要阻力。

而且,在农耕文明时代还很遥远的今天,让农民依赖土地,或者认为土地可以成为农民收入和养老的保障,已经不再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换句话说,土地对人的束缚早已被打破,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现在已经瓦解。

总之,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把农村变成经济动力源,打破现行的土地制度框架,是必然的。当然,在改革土地制度时,有必要充分保护利益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新标签

NEWSTAGS